科研信息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9-01-08浏览次数:94

林桂生书法著作

 


夕照银珠 (老同志诗词集)

 


饶学刚小传


  饶学刚 笔名曲辰、雪港。编审/教授。湖北崇阳人。1934年9月出生于农民家庭。1950年参加工作,发表《好铁打好钉》后而走上文坛。1957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1965年被选为出国讲学对象。历任黄冈师范学校语文科主任,《黄冈报》记者、编辑,黄冈地区群众艺术馆和图书馆馆长,黄冈师范专科学校学报主编。系中国苏轼学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湖北省期刊协会理事等。1989年获湖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1990年获全国高校文科学报优秀学报工作者称号,1992年获湖北省先进期刊工作者称号。出版专著5部,发表民间文学、民俗学和楚文化学研究论文40多篇,苏(东坡)学研究论文和书评40多篇,文艺作品1OO多篇。
    70年代,主持开展群众性的民歌搜集活动,受到中央文化部的通报表扬。发现和扶持姜天民、刘醒龙等全国知名青年作家,受到湖北省文联的表彰;发现和帮助操家齐、张册等大批大学生治学成才,受到省新闻出版局的赞赏。80年代,恢复、主编《赤壁》文艺杂志,入编《中国文艺年鉴》。1979年,《百花开,喜讯来》获湖北省演唱作品创作奖;1980年,研究汉族民间叙事诗《双合莲》和《钟九闹漕》版本,被钟敬文教授誉为“科学版本”;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曲艺写作浅谈》,填补了当时曲艺理论研究的空白。发表《凤图腾•凤城徽•九头鸟》,提出了“九头鸟系楚凤亲缘关系”的新观点;发表《我国火葬源流初探》
,提出了“中国火葬不是来自印度”的新见解。1986年,《小宝贝,快快睡》被评为湖北音乐舞蹈比赛创作奖;1988年,发表《苏东坡“鸡鸣歌”考证辨释——兼谈田歌(秧歌)的源流》,获1990年上海“飞鹰”优秀论文奖。90年代,列为湖北高校科研重点项目《苏东坡在黄州》,已由京华出版社出版。其中“苏东坡文艺创作‘黄州高峰说’”,“赤壁二赋不是天生的姐妹篇”,“‘三维观照,时空交错’的‘东坡文化现象’”,“密州超然文化现象”等新颖观点,被介绍到日本、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美国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热烈反响。科研成果连同个人名字,一齐进入国学网,成为“现代苏学学
者”十人(陈迩冬、颜中其、孔凡礼、王水照、朱靖华、曾枣庄、龙 吟、吴维中、钟来茵、饶学刚)之一。
    跨过世纪后,仍坚持写作。《二十世纪苏轼文学研究述略》发表,就被中央文献出版社、台湾辅仁大学等五单位编辑的刊物收录。中华书局《中华活页文选》2002年第16期、2003年第2期和第24期,分别刊发《闲人身影,异乡情调——苏东坡黄州笔记》、《悲壮的史诗,不朽的艺术——汉族民间爱情叙事诗<双合莲>赏析》、《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汉族抗粮起义英雄
  史诗〈钟九闹漕〉赏读》,均获得了出版界和文艺界的好评。  2004年11月和12月,日本学者内山精也和韩国学者安熙珍分别来访。







饶学刚主要著述目录



著作名称

出版日期

好铁打好钉(歌谣,笔名饶华)1951年11月4日《农民报》                  
看清阶级斗争新形势(小言论)                  1955年5月21日《长江日报》
引导儿童唱不碍身心健康的歌曲(小言论) 1955年6月22日《长江日报》
“时间不够”的真相(小言论,笔名毖后) 1956年12月1日《华中师院院刊》
给湖北文联的一封信 《湖北文艺》1957年第7期
喝令倒水入长江(长篇通讯)                
1972年5月8日《湖北日报》
关于黄冈地区民歌问题(评述)文化部《文化通讯》1978年刊               
百花开,喜讯来(歌词)                 获1979年湖北省演唱作品创作二等奖
大别山回来了李司令(歌词)                
《黄冈地区民歌选》1979年送审本
黄冈地区鼓书艺术活动开展情况和管理作法(评述)《曲艺述评》1980年第4期
《曲艺写作浅谈》(专著,15万字)             
长江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
《双合莲》版本研究(专著,10万字)湖北民研会、艺术馆1980年编印
《钟九闹漕》版本研究(专著,10万字)湖北民研会、艺术馆1980年编印
尽快抢救民间文学遗产(评论)1980年11月19日《黄冈报》
省民研会在我区举办民间文学培训班(报道)1980年11月19日《黄冈报》
呐喊•同情•奋进(评论)                
《长江文艺》1980年第4期
给周扬同志的一封信(1980年10月) 附《文艺报》编辑部的回信
民间文学之树常青——从“改旧编新”论质疑谈起(评论)《民间文艺研究》1981年第1期
姓名高挂在黄州——《苏东坡在黄州》之一(散文)《长江文艺》1981年第9期
苏轼与《赤壁赋》——《苏东坡在黄州》之二(散文)《长江文艺》1981年第10期
永久的艺术魅力——谈汉族两部民间长诗及其整理工作(论文)《黄冈师专学报》1981年创刊号
苏东坡与庞安常(故事2篇)1981年湖北民间故事传说集(三)
墨蛤蟆一—黄山谷刻苦求学的传说(故事)1981年湖北民间故事传说集(三)
东坡赤壁诗文选注千秋才子有坡仙 《黄冈师专学报》1981年第2期
周郎事业,坡公遗风                   《黄冈师专学报》1982年第1期
亭榭凌虚结构新 《黄冈师专学报》1982年第2期
姓名高挂在黄州——苏东坡文艺创作高峰在黄州初探(论文)《黄冈师专学报》1981年第3期
苏轼研究会第二次学术讨论会综述(笔名雪港)《黄冈师专学报》1982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3年第7期转载
对《辞海》曲艺条目的意见(评论)上海文艺出版社《说新书》1981年第3期
历史也是科学——《两个散花洲》一文正误(评论)1982年11月12日《黄冈报》
两首东坡佚诗考(考证)1982年12月1日《黄冈报》
“东坡赤壁”漫步(散文)《赤壁文艺》1982年第1期
苏东坡误写“绝笔诗”(故事,合著,18篇,5万字)1983年《黄冈民间文学选编》(一)
怒烧房契(故事3篇)《民间文学》1983年第12期
苏轼黄州劳作诗析(评论)1983年四川人民出版社《东坡诗论丛》
苏东坡与民间文学(论文)1983年《湖北省民间文学论文选》第一辑;收入《跨世纪探索》
东坡赤壁游踪考(论文)1984年四川文艺出版社《东坡文论丛》
七月流火,八月流金——代《黄冈师专报》发刊词1984年9月10日《黄冈师专报》
读苏东坡告别黄州、武昌诗(评论)1984年5月4日《鄂州报》
东坡赤壁(解说词)《湖北画报》1984年第5期
为“科学性”作的一点努力——我为何要进行民间长诗异文对照工作(论文)《民间文学之友》1985年第2期
盖世的业绩,不朽的魅力——《李时珍的传说》前言(论文)《黄冈师专学报》1985年第2期
求真、求新的成功尝试——朱靖华《苏轼新论》简评(评论,与丁永淮、黄海鹏合写)1985年6月13日《书刊导报》
奶妈缘(故事)1985年浙江文艺出版社《山海经》丛书17辑
送药行医(故事3篇)1985年黄河文艺出版社《苏东坡的传说》
比喻乎?通感乎?——朱自清《荷塘月色》中两处修辞手法异议(评论)《语文教学与研究》1985年第11期
茶话会即兴(诗)《湖北盟讯》1986年第5期
东坡赤壁(介绍)湖北风物志(1986年)
小宝贝,快快睡(歌词)获1986年湖北省民间音乐舞蹈比赛创作三等奖
鼓角•泪水•回声——读苏轼告别黄州武昌诗(评论)《东坡赤壁诗词》1986年第2期
《钟九闹漕》(提要)1986年内部刊印《湖北民间叙事长诗总目提要》第27页
“兰溪”究竟在何处——苏东坡黄州研究正误之二(论文)《黄冈师专学报》1987年第2期
散花洲(故事,与宋虎合写)上海文艺出版社《三国外传》1986年版
文艺创作知识辞典(合著,承担曲艺、民间文学、通俗文学条目6万字)长江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满江红••贺地区老干活动中心落成开放(词)1987年11月17日《黄冈报》
一剪梅••元旦抒怀(词)1988年1月1日《黄冈报》
更新观念,开发民间艺术宝库——关于建立中国民间文艺学的几点粗浅看法(论文)《黄冈师专学报》1988年第1期
苏东坡鸡鸣歌考证辨释——兼谈田歌(秧歌)的源流(论文)《民间文艺季刊》1988年第4期,1990年获“飞鹰”优秀论文奖、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9年第5期转载;《中国苏轼研究》(第二辑),学苑出版社,2005收入
视野•理论•思维——金融干部当前“三更新”任务门外谈(论文)《探索与追求》专集,1988年印
浅谈师专文科学报的三性(论文)《高校学报研究》1988年第2期
“赤壁”二赋不是天生的姊妹篇(论文)《黄冈师专学报》1989年第3期;收入陕西省宝鸡市文联《苏轼在凤翔》
“活见鬼”(故事4篇)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民间故事集成》1989年版
鄂东南传统情歌(歌谣4首)《中国歌谣》总第27期
雄冠荆楚,长歌竹枝——苏东坡和荆楚民歌三题(论文)1990年中国首届楚风研讨会入选论文,收入《苏东坡在黄州》
东坡鄂东行踪考(论文)《黄冈师专学报》1990年第4期
我们的基本经验(总结)高校文科学报文摘编辑部《文科学报通讯》第9期

《高校学报研究》1990年第1期  在1989年10月扬州会议上,全国文科学报研究会领导作了推荐困境••改革••出路——我校学报改革工作的基本经验(总结)
十年道路不寻常——我校学报改革工作的基本作法(总结)《高校学报研究》1990年第1期;《黄冈师专学报》1990年第2期
也谈“四面楚歌”及其它(论文)《群众文艺指导》1992年1月;1998年收入中共中央党校科教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等主编的《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宝典》
我国火葬源流初探——兼评“中国火葬习俗来自印度”说(论文)1984年《湖北民间文学论文集》,《黄冈师专学报》1992年第2期
知识分子的光辉道路(论文)《高校理论战线》1992年第4期,收入《中国改革开放20年成果总览》
阵地••党性••时代——学习毛泽东的编辑理论与实践(论文)《高校学报研究》1992年第2期
苏东坡收药钱(故事)香港金陵书社出版公司《钱的故事》1992年版
《神医李时珍》前言(论文)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3年版
传统民歌的继承者与弘扬者(论文)内蒙古大学《语文学刊》1993年第4期
三维观照,时空交错——兼谈苏东坡对弘扬齐鲁文化的贡献(论文)1993年中国苏轼研究会第七次学术讨论会宣读论文,引起反响,收入《苏东坡在黄州》《苏轼研究》创刊号2005年
凤图腾••凤城徽••九头鸟(论文)《楚俗研究》第1辑,湖北美术出版社1993年版
梦江南••苏杭纪游(词)《全国诗社诗友作品选萃》,华语教学出版社1993年版
捣练子••虎丘探胜(词)《全国诗社诗友作品选萃》,华语教学出版社1993年版
东坡贬居黄州功业考(论文)《黄冈师专学报》1994年第2、3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4年第9期转载
跨学科的文论集——朱玉书《苏东坡在海南岛》读后(评论,与朱靖华合写)《海南师院学报》1994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出版工作、图书评价》1995年第2期转载
人无我有得天独厚——师专学报地方特色与出路漫谈(论文)全国第四届师专文科学报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
龙舟竞渡:从祭龙到纪念屈原(论文)《楚俗研究》第二集,湖北美术出版社1995年版
超然:高品味的东坡文化形态——从苏轼的《超然台记》说开去(评论)《苏轼在密州》,齐鲁书社1995年版
向苏学研究的峰巅攀登——朱靖华《新轼新评》掇谈(评论)《东岳论丛》1995年第3期;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中国人民大学学术著作评论集》;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出版工作、图书评论》1996年第7期转载
多维 开拓 求实 创新——方培元文化工作特色的深层思考(论文)《荆门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收入2002年中华国际出版社(香港)出版的方培元《研墨江汉》。
民间文化对苏东坡创作的影响(论文)《乐山师专学报》1996年第3期
龙舟竞渡:民族精神的史诗兼论“纪念屈原说”历史的和心理的成因(论文)《殷都学刊》1996年第4期
让典籍文化再现辉煌——从荆楚古籍独领风骚说开去(评论)《武当学刊》1996年第4期
东坡超然文化与密州儒商文化再显辉煌——《苏轼在密州》编纂出版之贡献(评论)《甘肃社会科学》1996年第6期;收入齐鲁书社1999年版《中国第十届苏试研讨会论文集》
散文走出“贫血”状态的成功尝试——韩国强《寻觅东坡踪迹》读后(评论)1996年12月4日《儋州报》,《海南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第1期转载
苏洵《六国论》鉴赏(经典品读)重庆出版社《中华爱国诗词散文鉴赏大辞典》1997年版
东坡黄州生活、创作系年(年谱)《黄冈师专学报》1997年第3期;收入《全国优秀社会科学论文集》;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7年第8期转载
一枝红杏出墙来——读《客家研究辑刊》印象(评论)《客家研究辑刊》1997年第1期
《钟九闹漕》序鄂咸地新出证字[1997]第03号1997年印刷本
求真、求新、求深的成功尝试——王文龙《东坡诗话全编笺评》读后(评论)《盐城师专学报》1998年第1期(与饶晓明合写)
有形的痕迹和无形的精神——杨桦《心潮》掇谈(代序)《咸宁师专学报》1998年第2期
楚地田歌“下里巴人”源流考(论文)《民间文学论坛》1998年第2期
楚地乡歌“下里巴人”纵横谈(论文)《黄冈师专学报》1998年第3期
东坡文化重现辉煌——漫评朱靖华《苏轼论》的历史贡献(评论)《惠州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收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社会发展战略研究文集》和2003年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的《朱靖华古典文学论集》
乡情•屐印•遗风——《古城的回声》读后(评论)1998年8月28日《儋州报》
一部有独特性的《苏轼年谱》(评论)《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1998年第8期
诸城行(散文诗)1998年10月2日《潍坊日报》;诸城《超然台》2003年第二期;2003年获首届“华夏作家网”杯,《中华文学选刊》文学大奖赛优秀作品奖,并收入其“优秀作品选”。
开拓苏学研究的新领域——杨胜宽《苏轼人格研究》读后(评论)《乐山师专学报》1999年第1期
苏东坡与道家方术(论文)《民间文化》1999年第2期
五十长春兮地覆天翻(自度曲)1999年10月16日《黄冈日报》
目尽青天怀今古——杨桦《人生如树》的人生断想(代序)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9年10月版
“中秋词”——东坡超然人生的放歌(论文)《中国第十届苏轼研讨会论文集》,齐鲁书社1999年出版
苏东坡在黄州(专著,30万字,湖北省教育委员会审定的重点科研项目)京华出版社1999年版
二十世纪苏东坡文学研究综述(综述,与朱靖华合写)《中国新闻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收入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6月版《苏味道与“三苏”研究丛书》;台湾辅仁大学主编、台湾红叶公司2001年版《千古风流——东坡逝世九百年学术研讨会》;1999年徐州版《中国第十一届苏轼研讨会论文集》;修改稿载《黄冈师院学报》2003年第四期;收入2003年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的《朱靖华古典文学论集》;2004年学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苏轼研究》(第一辑)
仙境••仙心••仙笔——《放鹤亭记》:贤明隐士的赞歌(论文)《中国第十一届苏轼研讨会论文集》1999年徐州版
自度曲••堪回首——《张正港诗书集》感言 张正港自费内部书刊2000年5月版
栾城一日(散文诗)2000年10月16日《栾城日报》
论鄂东自然与人文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论文,与饶晓明合写)《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闲人身影,异乡情调——苏东坡黄州笔记(专辑,与饶晓明合写)《中华活页文选(成人版)》2002年第16期
悲壮的史诗,不朽的艺术汉族长篇民间爱情叙事诗《双合莲》赏析(专辑)《中华活页文选(成人版)》2003年第2期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汉族抗粮起义英雄史诗《钟九闹漕》赏读(专辑)《中华活页文选(成人版)》2003年第24期
三维观照时空交错——纵论东坡文化与黄冈旅游(论文)2003年9月20日《鄂东晚报》
一枝红杏绽潍河——从喜读《超然台》创刊号说开去(评论)2003年9月25日《诸城日报》
我遥望西北武昌的桂子山(散文诗)《岁月如歌--我与华中师大》,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版
完备 严密                           科学 精美——评《苏轼词编年校注》(评论,与饶晓明合写)《河南社会科学》2003年第四期;《三苏祠》2004年第一期(改名曰《考证中说理 说理中欣赏     欣赏中考证——评邹同庆、王宗堂<苏轼词编年校注>》
苏轼葬郏县上瑞里原因臆探(论文)《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苏东坡:中国知识分子的光辉榜样(论文)中国第十三届苏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文献出版社,2004
东坡词新释辑评(专集)(与朱靖华、王文龙、饶晓明合写)中国书店出版社,2005年出版
苏东坡在国外(介绍)《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托讽喻以抒牢愁——《集异记》诗人传奇小说欣赏(上)(经典品读,与饶晓明合写)中华书局《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05年第3期
托讽喻以抒牢愁——《集异记》诗人传奇小说欣赏(下)(经典品读,与饶晓明合写)中华书局《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05年第4期
千古风流人物——《苏东坡在黄州外传》(共40篇,待出版)

说  明

从50年代中等师范学校读书时、大学毕业后到“文革”期间,我所创作的文艺作品和撰写的学术论文,连同近5000册图书,
被造反派三次抄家,洗劫干净,留下空白,终身遗憾。

相关评论文章

论湖北省两部民间叙事诗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刘守华《华中师院学报》1980年第4期
《双合莲》、《钟九闹漕》版本研究出版说明湖北省民研会、艺术馆1980年编印
民间文学资料搜集整理工作的可喜成果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耿之(祁连休)《民间文学论坛》创刊号(1982年)
全国苏轼研究会第二次学术讨论会《简报》第五、七、十期(摘要)会议秘书组,苏轼研究学会第二次学术讨论会综述,会议学术组                  《黄冈师专学报》1982年第3期;1983年第7期转载古典文学研究应走求实、创新之路——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朱靖华内蒙古师范大学《语文学刊》1993年第1期; 后改为《苏东坡在黄州》代序《填补研究空白的文化研究工程》读饶学刚的苏轼研究论文。
评饶学刚的地方民间文艺研究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刘守华,《江汉大学学报》1993年第2期
中国第七届苏轼学术研究会综述复旦大学教授王水照《齐鲁学刊》1993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3年第6期转载。中国第七届苏轼学术研究会述评,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鲁乡声(薛祥生)山东大学《文史哲》1993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3年第5期转载
李时珍和他的传说(编者综合评论)1993年10月《楚江风》
世界性“医圣”传说的里程碑澳大利亚学者 谭达先《黄冈师专学报》1995年第1期
李艳梅:楚俗研究得失谈《楚俗研究》第二集,湖北美术出版社1995年版
鄢维新:楚俗研究与“三维论证——五维操作”《楚俗研究》第二集,湖北美术出版社1995年版
一部融汇学术研究与地方文化的力作——评《苏轼在密州》盐城师院教授 王文龙《东岳论丛》1997年第6期
高品味的地方文化史籍——《苏轼在密州》出版著名苏轼研究专家 孔凡礼《山东文学》1998年第2期,后收入《孔凡孔古典文学论集》,学苑出版社1999年版
古籍整理上的新开拓——解读饶氏校注本《钟九闹漕》与《双合莲》崇阳一中特级教师 杨桦

                 全国部分学者、读者书信评论

曲艺专家殷文硕原信复印件河北社科院林杰 王乃英原信复印件
福建社科院王惠庄原信复印件《文艺研究》副主编姚振仁原信复印件
四川大学教授曾枣庄原信复印件《边疆文学》编辑晏国珖原信复印件
上海第二教育学院丁胜源原信复印件安徽大学中文系周义敢原信复印件
山东蓬莱教师赵树棠原信复印件

主编书报刊

《黄冈报》文艺版(1969 --1974)《赤壁文艺》(1974--1981年)
《渔村除害》(故事集,湖北人民出版社1975年12月版)《黄冈地区民歌选》(送审本,1979年)
《师专十年回顾》(1989年湖北省教育委员会主办)《黄冈师专学报》(1981--1994年)
《神医李时珍(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3年版)

 参编和审定书刊

《三国外传》(故事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出版
《湖北风物志》(中国风物志丛书)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出版
《文艺创作知识辞典》(大型工具书,合作)长江文艺出版社1987年出版
《苏东坡研究资料目录》(1978--1988)《黄冈师专学报》1988年第4期
《苏东坡研究资料目录》(1978--1999,甲、乙编)《苏味道与“三苏”研究》丛书,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6月版
《钟九闹漕》(重新整理本)内部书刊1997年印刷
《苏味道与“三苏”研究》丛书编委会顾问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6月版
《中国苏轼研究》编委学苑出版社,2004年起担任

助编书报刊

《古代名医的传说》编者谢言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
《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北省黄冈地区分卷》编者谢言黄冈地区文化局1983年编印
《鄂东文学之路的起点站》作者姜天民谢言《黄冈师专学报》1985年第2期
《苏轼黄州诗文评注》作者梅大圣引言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东坡乐府编年笺注》作者石声淮、唐玲玲谢言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神医李时珍》主编之一郑伯成谢言《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3年版
《苏轼论》作者朱靖华谢言京华出版社1998年版
《历史无情何有情?》作者陈有恒引言《咸宁师专学报》1998年第2期
《苏味道三苏与栾城》编者谢言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6月版
《三苏年谱》作者孔凡礼引言北京古籍出版社2004年10月版



美术家莫伯华



张其俊与贺敬之研讨会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