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独生女的爸妈,女儿出嫁后,生活好像变得更平静了。不管是不是与女儿同在一个城市,自己却好像变成了“空巢老人”。按照多数家庭的传统思想,逢年过节女儿都要到婆婆家守着,家里突然少了女儿活蹦乱跳的身影,这让独生女的爸妈变得多愁善感,有的情绪急躁,甚至表现出各种不适应。
婆婆和妈火车站开辩论赛
独生女吕真和丈夫都是“北漂”,老家都在河北沧州。逢年过节,吕真看望爸妈和公婆的时间比较宽松:从自己家里打个晃再去公婆家里吃个饭,来回路上只要半小时。
不过,不久前的一次归家经历给原本平静的生活添了点“调味剂”。那天,吕真和丈夫急需回老家办手续,时间紧促,只能赶北京至沧州最晚一班高铁,第二天办完手续再返回北京。踏进高铁车厢,吕真随手在家人微信群里晒了一张车票图。没想到,妈妈和婆婆看到这张图后,纷纷紧锣密鼓地忙活了起来。
一小时后,列车准时到达沧州站台。走到停车场,吕真傻了眼。“已经是晚上10点多了,我妈和婆婆竟一人开着一辆车来接站了!俩人手挽着手,说说笑笑走到我们面前,然后话锋突变,抢着提我们手里的行李,当场展开了一场精彩的‘跟我回家’辩论会。”说起这事来,吕真就像描述一段电影情景。
先是婆婆发话:“看来俩孩子太受欢迎,我没想到亲家也来接站啦。我刚在家换好了新的床单被罩,牙缸水杯也都给烫过了,让孩子们跟我回家吧。”妈妈赶紧说道:“不好意思啊,我是怕两个孩子晚上没吃饭,在家做了夜宵,所以过来接孩子。要不这样,先跟我回家吃饭,我再把孩子们送到您那住行吗?”婆婆只怕儿子儿媳在亲家吃了饭就直接留宿了,赶紧说:“大晚上吃饭对肠胃不好,我那有水果和牛奶,明早晨我再给他俩买早点怎么样?”
吕真妈妈和婆婆,你一句、我一句,虽然气氛和谐,却都憋着一股要把孩子领回家的劲头。吕真的丈夫一看,两位家长谁也不愿离开,就对自己妈妈说:“既然吕真妈都把饭做好了,我们去吃一顿,吃完就回到咱家来住,妈您放心吧。”这么着,才算把问题解决了。
在吕真看来,妈妈没有事先打招呼就来接站的举动有点反常,但妈妈的内心活动她又再明白不过:吕真有一阵子没回家了,这次回来又是急匆匆,在婆家住一晚就走。妈妈想念女儿,可如果提前说来家里吃夜宵八成会被拒绝,所以就搞个“突然袭击”,先把饭做好,再来接孩子。
和蔼的爷爷大年夜“找别扭”
住在新源里的刘爷爷有个宝贝孙女。去年年中,孙女出嫁,刘爷爷倒也满心欢喜。可是用他老伴儿的话说,猴年春节前夜,一向和蔼的刘爷爷却“各种找别扭”,嚷完这个嚷那个,甚至无来由地大发雷霆。
除夕那天,儿子儿媳按以往惯例,做好了两种饺子馅,一家人打算一起包饺子。老伴拿出一个钢镚,放在饺子馅里,按习俗是谁咬着了这钢镚,一整年都会很幸运。这时,刘爷爷却突然对老伴大吼:“放钢镚干什么,以前是为了让孙女吃到,哄她高兴,现在孙女在人家婆婆家里吃饺子呢,你还搞这一套干什么?”刚把老伴“嚷蒙”,刘爷爷又闻了闻饺子馅,对着儿子大吼:“孙女爱吃咸的,可我爱吃淡的。现在孙女不在家,你怎么就不知道把馅弄清淡一点!”
老伴见状,便说了刘爷爷几句:“大过年的,发什么脾气,有话不会好好说吗?”这彻底点燃了刘爷爷心中的怒火,嗓门又高了八度,跟老伴大吵了起来。吵累了,刘爷爷说:“孙女第一次过年不在家,我不高兴。”家人们这才明白刘爷爷的心思,赶紧劝道:“您的儿媳不也陪您吃年夜饭吗,别把这事看那么重。想见孙女,明天就给您接回来。”这样一来,刘爷爷才顺下气来,跟着大家一起包起了饺子。
专家支招
为空巢家庭“保暖”
“当子女仍在身边时,父母可以为子女操心生活琐事、规划发展前途;当子女离家求学就业,巨大的社会压力迫使他们更关注事业上的能力提升和社会交往,子女对父母的需求主要转变为经济共担而非情感互助。”扬州大学教育学教授、国家心理咨询师刘佳说,当父母看到自己对子女的影响力明显削弱,对自我价值也产生了怀疑,具体表现为情绪的低落、不安全感和占有欲增强、家庭纷争频繁发生。而这个问题对于家里只有一个女儿、女儿又嫁人后的父母来说,更为普遍和突出。所以,特别是独生女的父母,无用感和沮丧感日益增强,这动摇了他们的精神力量,精神健康问题也接踵而至。
刘佳认为,作为子女,尤其是独生女,应该自觉意识到父母内心的微妙变化和家庭纷争的心理根源,主动承担起空巢家庭的“保暖”责任,体谅父母的心理落差,积极帮助父母寻找新的兴趣点和价值支撑,引导他们参加社会公益服务,扩大社会网络,充实业余生活。
刘佳同时为独生女的父母支了一招:“独生女父母在女儿出嫁后,自身也要正确认识空巢带来的心理变化,采取有效的办法努力克服寂寞的心理。比如,积极调整家庭生活重心,拓展新的生活空间,学习时间规划和管理,减少对子女的情感依附,建设亲密又相互独立的健康亲子关系。”